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》。《通知》要求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。
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,把人员流动降到最低;
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,特殊情况需要出行的,需经属地疫情防控机构批准;
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,非必要不出行;
机关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;
引导外地农民工、尚未离校的师生就地过年;
确需出行人员原则上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;
要切实加强生活物资保障和能源保供,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、不脱销;
要做好就地过年群众管理服务,及时回应和满足就地过年群众需求;
要确保群众出行方便有序和货运物流畅通,最大程度满足就地过年群众的购物、休闲、娱乐等出行需求;
要保障就地过年群众工资休假等合法权益,以岗留工、以薪留工。
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期,为了家人、朋友和公众的健康安全,让我们“换个方式过年”。
春节的脚步一天天临近,大街小巷年味渐浓。今年的春节在哪儿过,眼下却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当前,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,防控形势严峻复杂,石家庄的疫情动态再度牵动人心。正因此,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多个省份发布通知,倡导外地员工“非必要不返乡”,鼓励“就地过年”。例如石家庄鹿泉区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留石过年,春节期间滞留鹿泉的石家庄市域以外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各类企业、施工工地工作人员、学校学生、宾馆酒店暂住滞留人员给予每人500元补贴。
“走遍天涯路,最是乡情深。”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“回乡过年”是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一年中最大的期盼。特别是去年春节,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,许多人未能返乡过年,家中老小都在翘首盼望他们归来。他们想在今年春节期间回家与亲人团聚、与朋友重逢,这样朴素而美好的愿望,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。
然而,从防疫大局来说,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流动、聚集很有必要,春节防疫这根弦不能松。可以说,“就地过年”是有效减轻防控压力的现实需要。故而,面对疫情的考验和政府“非必要不返乡”的倡议,回不回乡过年,确实成了不少人面临的难题。
“过年”重于心不拘于形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我们倡议外出务工的朋友们站在维护个人和家庭安全的高度,选择在工作地就地过节,减少走亲访友,以网上视频、电话问候、微信互动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,以实际行动保护好自己和家人,共同守卫自己、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